周末诗经品读会
“书香沧州·诗韵悠扬——周末诗经品读会”第十九讲于6月28日在沧州市图书馆举办,沧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刘洁深入解析了《诗经·召南·殷其雷》一诗,从诗解、诗歌主旨、艺术特征以及《诗经》中思妇诗的整体背景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阐述。
刘洁老师首先朗诵了《殷其雷》的全文,并对每一句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包括字词的古义、句子的翻译以及背景知识的介绍。例如,解释了“殷其靁”中的“殷”通“隐”,意为雷声,“靁”即“雷”;“南山之阳”指南山的向阳坡等。
展开剩余78%在诗歌主旨方面,刘洁老师详细介绍了学术界对于《殷其雷》主旨的两种主要观点——劝勉尽忠和思妇怀人。她通过旁征博引,引用了《毛诗序》、宋儒范处义、姚际恒、崔述、朱熹等历代学者的精辟观点,生动展示了学术界对《殷其雷》主旨理解的多样性和深刻性,让现场读者感受到了学术探讨的深度与魅力。
之后,刘洁老师总结了《诗经》中思妇诗的数量并深入剖析了其主要内容。她指出,这些思妇诗真实反映了周代社会女性因战乱、徭役等社会动荡因素而与丈夫长期分离的生活现实。同时通过对具体诗篇的细致分析,展现了思妇诗中女性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无奈怨恨,以及她们在逆境中依然坚守的家国情怀等多种复杂而真挚的情感,让现场读者深切感受到了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
此外,刘洁老师还进一步探讨了从《诗经》思妇诗到后世闺怨诗的发展脉络,揭示了这一文学传统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和丰富。她特别强调了文人如何通过代思妇言的方式,巧妙地关注女性问题、宣泄社会心理情结,从而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一部分的讲解不仅拓宽了现场读者的文学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经典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联系的深入思考。
解读过后,进入读者讨论环节。
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潘治钢对刘洁老师的讲解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讲解十分透彻,让自己对《诗经》中的《殷其雷》一诗有了深刻的理解。他提到,举办这样的品读会,大家围坐一起共读《诗经》,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古代生活与情感,还能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沧州市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吴树强则对诗中“雷”的解读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雷”不能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雷声,还应引申为战车轮子的轰鸣声。他引用《左传·成公二年》中鞍之战战车绕山的记载作为佐证,指出诗中以雷声起兴,实则表现了战场的激烈氛围。
还有读者对“雷声”的解读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雷声可能并非吉兆,而是战车声的象征。因为古代道路崎岖不平,木轮战车行驶时发出的声音如同雷鸣。同时,他对《殷其雷》的主旨是思妇怀人表示存疑,认为也可能是父亲对儿子的思念,或是亲人之间的相互牵挂。
一位参加“周末诗经品读会”学习多期的读者表示,此次品读会让他收获颇丰。作为一名监狱警察,他的儿子正在部队当兵,因此对诗中“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所体现的对远离亲人的期盼有着深刻的体会。
沧州市图书馆馆长宋兆凯对此次品读会也感触颇深。他认为刘洁老师对这首诗的讲解非常精彩,诗中情感真挚动人,结构严谨,展现了女子感情的激烈与复杂。他认为此诗可能是统治阶级的教化工具,体现了女性的家国情怀和巾帼风采。诗中“雷声”暗示外出可能面临危险,但为了国家利益,仍需送亲人出征,同时又期盼其平安归来,这种纠结的感情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沧州市文化学者刘桂茂则依据清代方玉润的著作,提出了另一种解读。他认为诗的主题是“奉劝众士归向周文王”,即“封众士以归周”。在他看来,“殷其雷”象征着文王的号令,“南山之阳”则指岐周之地,“何斯违斯”等句是呼吁人们不要犹豫,赶快投奔文王。他还举例伯夷、太公投奔文王的事迹。同时他认为思妇诗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方玉润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次《诗经·召南·殷其雷》周末诗经品读会,刘洁老师以其专业的知识和独特的视角为现场读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经典文学盛宴,不仅加深了读者对《诗经·召南·殷其雷》一诗的理解,还拓宽了对《诗经》中思妇诗以及后世闺怨诗的认识视野。“书香沧州·诗韵悠扬”周末诗经品读会系列活动还将持续举办,邀请大家共赴诗韵之约。
主办单位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沧州师院)
发布于:北京市